(4月30日厦门日报专刊报道)
品质交付开启美好生活
为城市人居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年4月,厦门地铁TOD旗下湿地公园TOD与南部新城TOD同步交付,标志着厦门地铁“站城人一体”开发格局的进一步落地兑现。
率先交付的湿地公园TOD,令人眼前一亮。项目以大面积铝板勾勒出简约流畅的建筑线条,金属立面倒映湿地与湾海的晨昏光影,成为五缘湾新地标。项目创新打造的“地下无风雨归家+地面慢行流线+空中悬浮飘带”三维立体交通系统,与地铁2号线无缝接驳,形成半径1公里高效生活圈;新加坡JTL定制园林以水元素串联国王椰、蓝花楹等热带植被,构建“下楼即享”的微度假景观。
实景图
南部新城TOD同样不负期待,以至诚匠心,交付品质人居。从迎宾主轴的景观廊架和清泉涌动的诗意水景,构筑全龄段的社区会客厅,为居者提供休憩与交流的场所。建面约超4000㎡自持商业潮流街区、288间缤纷青年公寓,TOD以多元业态开启板块的全新进化,以幸福交付兑现生活新起点。
实景图
此次交付,厦门地铁TOD不仅兑现了居住品质的承诺,更以“轨道+物业”“轨道+产业”的TOD模式,为厦门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服务主线、综合开发、片区深耕
重构城市空间的实践史
纵观厦门地铁TOD的发展历程,正是一部以“服务主线、综合开发、片区深耕”三大理念重构城市空间的实践史。
1、轨道联物业,以服务主线反哺地铁运营。湿地公园TOD作为首个自主竞得地块(2021年12月),从规划伊始便以“站城人一体”为纲领,联合美国AECOM团队打造60万方省级TOD示范样本。项目通过“轨道+物业”模式服务主线运营,将地铁2号线站点与85公顷湿地公园生态资源深度融合,形成“交通枢纽+生态绿核+商业磁极”的综合开发体系。本次交付的143-330㎡湾海大平层,不仅兑现“下楼即享K11 Select购物艺术中心(在建中)、快速接驳五缘湾核心配套”的生活承诺,更以连续两年厦门市销冠的市场表现(数据来源:厦门中原市场研究),验证了改善客群对TOD模式的认可和追求。
2、轨道融产业,凭综合开发补齐产业短板。在集美软件园TOD,针对软件园三期“产强城弱”的痛点,项目通过“轨道+产业”模式补齐片区短板。双首层立体交通设计(地下一层直通地铁1号线、地面层打造闽南骑楼商业街“锦悦天地”)串联起甲级办公、星级酒店与品质公寓,实现“下楼即办公、转角遇生活”的产城场景。这一TOD综合开发策略使地铁站点1公里范围内商业配套覆盖率显著提升,为软件园从业人员提供“职住平衡”解决方案。同时,湖里公园TOD,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配置青年潮流商业街区及1369间租赁住房,为5000余名新市民提供"便民生活圈"的安居保障。
实景图
3、轨道成片开发,深耕片区实现资源正循环。海沧中心TOD则印证了TOD片区深耕的时空价值。依托地铁2号线海沧商务中心站,项目以“璞瑞-璞盛-璞盛二期”三子联动,形成“高端居住+商务地标+人文配套”的生态闭环。通过导入万豪酒店、金沙书院等优质资源,海沧湾从“过境通道”进阶为日均客流量庞大的“城市次中心”,展现TOD综合开发的持久生命力与反哺力。这种“开发-经营-迭代”的可持续链条,亦通过七星湾TOD向滨海西区域延伸,匹配市民生活需求,形成“轨道开发→人口集聚→片区升级”的正向循环。
产城协同联动,优化布局促进发展新跨越。这一发展脉络清晰呈现厦门地铁TOD的进阶逻辑:从单点破局的“湿地公园样本”,到岛内外协同的“多元业态网络”,始终以轨道为轴,将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民生服务编织成共生网络,让“轨道上的城市”从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活场景。
TOD时代来临
一场厦门与未来的对话
从“建轨道”到“兴城市”,厦门地铁TOD以其发展理念革新城市基因:服务主线保障轨道可持续运营,综合开发破解土地瓶颈,片区深耕培育区域价值。
对市民而言,TOD创造的是“轨道到家”的便捷与高效品质生活圈;对城市而言,每个TOD综合体都是整合多元业态的“磁极”——湿地公园TOD成为五缘湾发展引擎,集美软件园TOD赋能产城融合,海沧中心TOD激活跨岛动能。
未来,厦门地铁TOD将持续推动“轨道+物业”、“轨道+产业”的生态闭环,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提供永续动力。TOD不是终点,而是轨道与城市共生发展的新起点,在这条永续轨道上,厦门正书写中国式城市进化的新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