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市市政园林局获悉,《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初稿已经完成,征求意见后,预计6月份正式实施。面积约24平方公里的马銮湾片区被选作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这片区域的,将包含了建成区、建设区、水域整治区和溪流治理区。
所谓的“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收放自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此外厦门还有翔安新城东南部的部分区域也是厦门海绵城市试点之一,而试点首先选择马銮湾片区,是因为这里为新城区,不用大改大造,同时这片区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很多在建的项目已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有59个,与市民关系密切的项目包括了铺设透水砖、改造小区绿色屋顶等。此外,“海绵城市”还改变了一些常规的做法,例如现在街边绿化是凸起的,今后在试点片区内,绿化可能是下凹式的,以方便蓄水再利用。
也是说该区域将打造“渗、滞、蓄、净、用、排”的城市“海绵”行洪体系。试点区域内将形成一个由河湖、池塘、沟渠,以及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可渗透路面和广场等组成的“海绵体”,完成“海绵循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