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已成为2015年的最新热词之一。今年,福建省厦门市级财政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将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厦门财政从公共预算、土地基金、公积金增值收益、地方政府债券、上级补助资金等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及时有力地推动厦门市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建设。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能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做到“四个节约”,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对于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还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据了解,厦门市年初出台的方案就要求全市辖区的三类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就涵盖了保障性住房。这三类建筑是:2014年1月1日起新立项的政府投融资项目、安置房、保障性住房;以招拍挂、协议出让等方式新获得建设用地的民用建筑;翻改建的民用建筑(不含个人危旧房改造)。
同时,厦门市建设管理局、厦门市发改委、厦门市经发局联合出台《厦门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在未来的城镇新建建筑中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提高绿色建筑比重。主要的亮点包括:明年底前,厦门的绿色建筑的比重将达到新建总量的3成,目前,厦门仅项目设计阶段通过绿色标准的项目就达14个;而保障性住房则全面采用星级标准来建设,明年,星级建筑标准将继续增量;而从后年1月1日起,办理施工许可证的所有存量土地民用建筑项目,必须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按照计划,福建省绿色建筑将按照“2-3-5”三个步骤来执行,即:2015年全省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20%,2018年达30%,2020年达50%。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投资的建筑、公益性项目以及大型公共建筑要率先执行绿色节能的建筑标准规范。
厦门市建设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林树枝林树枝介绍说,厦门全市范围内的保障性住房都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最近评定的星级绿色建筑中,洋唐保障房、集美滨水小区等保障性住房都是绿色建筑的典范。这给一些高档住宅开发商施加了压力,增强了他们在开发高档住宅时,将项目建造成绿色建筑的主动性。
厦门绿色保障性住房结合了城市的气候特点和生活习俗,使得中低收入阶层市民得以享受舒适的生活环境。从节能技术来看,由于厦门日照充足,绿色保障性住房尽量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运用自然采光,选择高能效设备,如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既节约了成本,又实现了能源有效利用。
在节水技术的选用上,绿色保障性住房利用中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节约市政自来水的用水消耗,降低小区绿化用水消耗;在节水措施方面,花园绿化灌溉采用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同时选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合理规划水系统方案。
在节材技术方面,合理计划和控制材料用量,把废弃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变成烧结多孔砖、蒸压混凝土砌块等建筑材料;同时研究保障性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可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工期相较以前大大减少。值得一提的是,厦门绿色保障性住房相比普通保障性住房的一大优势就是使用了可循环材料,使用比例可达16%,居国内领先水平。
据林树枝介绍,为了保证绿色建筑标准不虚不空,落实到位,厦门市从土地出让、立项、规划、建设、财税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在土地招、拍、挂和规划审批环节落实绿色建筑建设要求,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和建筑节能审查均纳入绿色建筑审查内容。
也就是说,设计单位在做项目设计时,必须有绿色建筑专篇,并随同设计文件送审。施工单位按图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检查落实,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把关。如此多环节的层层把关,确保绿色建筑措施能落实到位。
据了解,住建部每年对厦门进行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历年来厦门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实施情况都属全国最好水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