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地产公司都在谈转型。随着对手纷纷转型,房地产进入“白银”时代,万科的转型趋势是必不可少,转型方向就是“公众公司”。也就是说未来万科会让合作伙伴也加入到合伙人机制,让总包单位也可以跟投,合伙人机制越来越深化,最后让客户成为合伙人,万科从而彻底成为一家社会化企业,一家彻底的公众公司。
对于如何应对企业转型,万科的具体做法首先是推合伙人制。郁亮和超过2500名员工都增持及购买了公司股票,从而成为公司的“合伙人”。第二层合伙人制,是项目合伙人。该制度下,项目所在一线公司管理层和该项目管理人员必需跟随公司一起投资项目,其他员工则可选择自愿参与。项目的经营效果直接和员工的投资收益挂钩。另外,万科还推出了小草计划,鼓励内部员工创业。随着合伙人制的深入,将来客户也可以成为合伙人,万科到那时将转型为众筹公司。
而去年,万科总裁郁亮直言:“一个公司要建立一个好的持股人机制,一定是按照市场价格买股票。以特别优惠价格买股票,旱涝保收的,那不是好制度。好制度是说你现在按照市场价格买股票,你未来还可以赚钱。”在他看来,只有和投资者共同承担风险,合伙人计划才会受到市场的认可。“原来我们是一个共创共享机制,而今天我们的合伙制度是共创、共担、共享的机制,这个机制是我们职业经理人的升级版,很好地把员工身份和股东身份结合在了一起。”虽然尚不能确定万科的一些变化是由合伙人制度带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事业合伙人制度一定能让更多优秀的人才留在万科。合伙人制度最大的作用是可以提升员工的“主人”意识,让他们更热爱企业。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在万科任职20年的高级副总裁肖莉离开万科,成为一家刚创业三年的互联网企业——房多多的合伙人。另外,曾经面对媒体宣誓“从未想过离开万科”的毛大庆也经过几番“折腾”后坐实离开万科。这是否意味着万科的事业合伙人制度问题,虽然不能说肖莉、毛大庆的离开与事业合伙人制的吸引力有直接关系,但却值得耐人寻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