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银行或将出 其运营模式模式和资金方式成关注
从中央推出的330组合政策,及后续央行的降息降准,不妨可以看出国家缓解房地产市场低迷状态的意图已经刻不容缓。
而就在近日,住建部公积金监管司司长张其光撰文称,中国设立国家住房银行条件已基本成熟,资金规模巨大。这将国家住房银行这个全新的机构再次推到大众眼前。国家住房银行将以住房公积金制度为基础,来增加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通过加快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将各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整合为国家住房银行,向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提供低息住房贷款,增加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消费需求。
一些学者表示,国家住房银行的业务方向如果能够明确是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购房贷款服务的,设立住房银行就能够完善居民购房的金融支持体系。因为在现阶段,金融体系在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房方面依然欠缺。
媒体分析称,在住宅高自有率的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希望有自己的住房,目前的刚性需求是那些购买力较低的城市家庭或个人以及想要进城居住的农民,他们对贷款利率水平比较敏感,而当前住房公积金政策难以提供帮助。因此,要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也能拥有住房,建立国家住房银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运营模式
若中国成立国家住房银行,让其运营模式是什么?专家学者在网上纷纷抛出自己的观点想法。主要分两大模式
其一德国模式:主要有两种职能,一方面,国家住房银行不是完全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享受政府支持与补贴,但其主要职能是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并且建议设立在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之下,或者委托商业银行,没必要单独成立。
其二美国两房模式:有的认为国家住房银行与美国“两房”(指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一样,都是从需求端解决住房问题,但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两房”模式先是商业银行通过低成本的利率贷款给购房者,然后“两房”再把银行手中的按揭房子买过来打包上市,把风险摊得更低一些。我国金融业目前抗风险能力比较低,希望国家住房银行能建立每个国民的个人信用档案,然后全国联网,这样就能鉴别哪些人可以申请低成本贷款,其他人想贷款买房只能去商业银行。或者可以按照银行的金融模式操作,通过发行债券等补充资金来源,打破各省市的壁垒,统一调配资金。
资金方式
在面对国家住房银行的资金方式,专家学者也纷纷提出自己看法。
住房维修资金:全国住房公积金3.7万亿元,住房维修资金约5000亿元,如果能将这一大笔资金用活、用好,为居民住房提供政策性支持,是一件事关民生的好事。
缴纳的公积金:国家住房银行完全可以在老百姓缴纳公积金基础上,保证给普通购房者提供低利率贷款,这部分群体购房成本会有很大减轻,但要完全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是不现实的。
养老金、公积金:成为国家住房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它的贷款成本低,但不是全民都可以用的,要保证那些低收入群体优先使用。比如说,年轻人刚开始从国家住房银行贷款买房,但过了几年有钱了,就应该优先将这部分贷款还上,以保证更多需要的人使用这种低息贷款,这样才公平。
次贷危机
国家住房银行成立,肯定会有风险。对此专家学者认为美国“两房”引发的次贷危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零首付,在证券化过程中,不良资产进入。成立国家住房银行肯定有风险,但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要有一定比例的首付,但最重要的是做好申请人把关,控制风险。政策性银行对住房贷款会有更严格的审核,目前我国按揭贷款不良率不足1%,不可能出现美国次贷危机的情况。美国的次贷危机问题出在“两房”并不满足于只赚属于自己的钱,它们总想利益最大化,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导致雪球的破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