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了促进国家GDP快速增长,国家为房地产政策进行密集调整,其中包括3*30政策,二套房商业贷款首付最低降至四成,公积金贷款首套房首付降至两成,二套房首付最低降至三成,个人所购普通住房对外销售免征营业税年限由5年以上降至2年以上。各地区出台地方政策,如福建省的闽7条等,各个地方对住房公积金进行了适当调整,等等。
这些政策是为了符合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促进市场稳定进行合适适宜的调整。不能再是为了应对“房价过快增长”情况下继续进行应急性干预和紧缩的调控等。况且现在房地产市场基本发生变化,由于市场的渐次落定,房地产投资与消费依然对稳增长、促民生具有较强正向作用。所以决定了决定了房地产政策理当因时回归到“鼓励居民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市场不成熟 供求关系已经转变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距离尚不成熟,高储蓄背景下投资渠道的相对有限。中国楼市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导致了政策无法使房地产量价齐升。而供需关系还是这个市场的主要因素,全国楼市市场总体格局已经从此前多年供小于求转为供略大于求,除了部分一线二线城市主要还是供小于求。基本上大部分城市已出现供给明显过剩现象。就以目前房价相对坚挺的一线城市而论,推动房价上行的动力也未必如想象中那样历久弥坚。一线城市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其短期政策取向尚未见“限购”松动的迹象,而长期政策取向则更需要服从于“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总体部署。
政策调整影响依旧有限
目前出现的政策调整,对房地产松动依旧有限度。就算房贷政策进一步放松,但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银行自身商业化改造的加深,以及房地产作为抵押物的预期价格变化,都会在另一个方向上制约银行配置房贷的意愿,并最终影响到房贷实际投放的数量与价格。
房地产自我调节
市场之所以对政策放松并未作出积极响应,原因就在于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长期的粗放式高增长后,面临着“退烧”调整的要求,这是市场正常的回归过程,是市场规律使然,而非政策调控的结果。即使央行现在放宽货币政策,降低利息,也不会取得很大的效果。
对于目前的高库存,主动降价跑量仍然是最有效的方法。调查显示,开发商的定价和推盘力度仍将是影响房地产销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尽管市场上降价声一片,然而事实上,市场并未出现全面性降价,除了一些严重供过于求的城市外,多数城市楼市的降价还主要集中在城市偏远地区、配套设施不完备的楼盘,实际降价幅度有限。相当多的城市楼市还处于观望期、僵持阶段。“不怕涨不怕跌就怕没有量”,在房地产市场中这句话同样适用,成交低迷对房地产市场的杀伤力同样不可小觑。
“黄金十年”的房地产形式已经过去,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跟风式、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通过以价换量,才是赢取长期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