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气温逐渐升高,正是蚊虫、苍蝇等害虫大量繁殖的季节。在厦门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大背景下,居民如何通过行动来为厦门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呢?
在厦港辖区内很难找到一个垃圾桶;每天早晚固定时间段,当音乐响起,居民自觉出门将垃圾交给保洁员或扔至垃圾车内;整个辖区内再没有垃圾堆放点,垃圾桶也不占用街面空间……这种种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成为现实。
本月,在厦港居民的积极倡议下,厦港7个小区正式试水“垃圾不落地”(也称“善心善行365”)。7个试点小区被统一取消所有的垃圾桶,用垃圾车收垃圾,同时设一个不锈钢垃圾篓配合工作。与此同时,辖内每半个月将开展一次卫生清洁日活动,组织楼道居民、志愿者共同参与劳动,美化家园。
早在去年底,街道辖区内的部分小区居民自治小组、业委会就主动向街道建议,可开展“垃圾不落地”行动,这一想法与街道的规划不谋而合。此后,部分居民代表积极牵头,选定试水社区,并进行逐一摸底调查。此后,选出7个居民素质较高、环境较为优美的小区作为此次“垃圾不落地”示范小区,它们分别为巡司顶社区海龙小区、福海社区海滨花园、沙坡尾社区大埔头97号、南华社区南华苑、鸿山社区寿彭路1号小区、蜂巢山社区民族路157号、沙坡尾社区大学路184号。
据了解,实行“垃圾不落地”的台湾,大街小巷很难找到一个垃圾桶,但路面依然干净整洁。此次试水,便是借鉴台湾的经验“垃圾不落地”——每天固定收垃圾的时间段,早晚各一次。居民需在这两个时间段内,自觉地将家中的垃圾交给前来收垃圾的保洁员。
目前,针对“垃圾不落地”的实施,在街道辖区内居民自治小组、业委会的努力下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案。试行期间,街道将无偿对试点小区内的每户居民每月赠送一次垃圾袋用于装收垃圾。“创建洁净厦港,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就是此次活动特别定制的垃圾袋上面印着的宣传标语。
“这样一来小区干净多了,我把防蚊纱窗都卸掉了。”海龙小区的张美珠说。(晨报记者 梁凯鸿 实习生 王晓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