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里,房企有撕逼、有牵手、也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上半年楼市是个什么情况,都被自媒体人的火眼金睛照出了原形。那么问题来了,上半年,你还记得楼市里哪些劲爆的话题?
1、2015过半,我们再次见证了楼市由冷变热的奇迹。如果让您用一句话来总结了上半年楼市,您会怎么说?
中国房评报道:政策松绑下,一线城市回暖,三四线难有起色。
攸克地产:深圳楼市算半个奇迹,其他城市都只是缓慢爬升。一句话形容:表面热闹,甘苦自知。
地产人言:2015年上半年,中国楼市在政策刺激空前、股市大起落等重大事件的综合作用下,经历了由全局性低迷到销量明显回升、局部房价反弹的转折。
天天说钱:一线城市热,二线城市温,三线四线城市冷。
地产课堂:温暖人心,寒气犹在。
鹰觅房产:救市效应经过短暂爆发后,目前正在逐月递减。
大伟看楼市:要么狠,要么滚。市场只记住了销冠!
地产大哥:各种楼市先行经济指标表明:下半年北京楼市趋好,全国楼市冰火两重天。
资深房地产媒体人袁一泓:奇迹没有发生。只是部分城市成交回暖,很多城市仍在痛苦的去化过程中。
自媒体人王新宇:一二线城市苦尽甘来,三四线城市谨慎乐观,小鸡快跑。
经济和楼市专栏作者西峯:经过修养生息,部分城市供求逐渐趋于平衡。
瞰势地产:政策宽松推动房地产市场复苏,但市场分化趋势加剧,不均衡回暖特征明显。
金钱注意:上半年楼市重回正常的价格轨道。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市场回暖是由政策刺激的逆周期操作。再次说明中国政府的强大力量,短期内是可以超越市场的。
地产大爆炸:330奇迹。
地产邦:一线城市及强二线城市改善型需求集中释放。
房地产观察家:绝地反击,区域分化。
一勺言:楼市与股市联袂齐飞,但终究,股市是一夜情,楼市才是真爱。
东地产:跌宕起伏,两极分化;预料之外,情理之中。
艾经纬:病入膏肓,回光返照。
陈仁科老师:房地产仍然是中国的支柱性产业,但市场发展的规律性越来越明显。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拥抱泡沫,拥抱真爱。
喵地界:只有一线城市可说,流动性宽松下的疯狂。其他城市已死。
《房地产决策参考》顾问、资深媒体人杨昱:“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不是市场的奇迹,依然是奇葩的市场。楼市始终在降房价与保增长的宿命中挣扎,没过上正常日子。
2、在您参与走过的2015年上半年楼市,让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中国房评报道王丽云:佳兆业风波。如果说融创收购绿城,是孙宋二位老板的分合,融创收购佳兆业事件则更加诡谲。孙宏斌收购绿城失败后,正逢新机会预备吞下佳兆业,不料郭英成涉腐之事并未有想象中严重,成功重返董事会。
虽然郭本人难言过关,但仍旧在香港操纵佳兆业,离开的旧部亦迅速归位,重新掌事。最终孙宏斌选择放弃收购。
攸克地产:佳兆业究竟怎么啦?郭英成究竟想干什么?
地产人言: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上半年央行频繁降息降准。对于购房者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月供成本下调,购房积极性提高,对楼市产生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天天说钱:深圳房价跳涨。
地产课堂:自媒体成新常态。
鹰觅房产:上半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联网+思维模式在房地产领域的渗透。
自媒体人王新宇:房企与互联网的交集还只在营销环节,今年实际上已经步入到了设计层面。这表现在各大房企对智能家居方向上的认同,像方兴和腾讯,华远和360等等企业之间的联姻,就能看出产品主义正在成为行业的主流。
出现这样的潮流,一方面是企业的主动选择,另一方面也是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
大伟看楼市:乐居自媒体联盟的成立。
地产大哥:印象最深的事情是,远洋背包人事件,一家传统印象中的国企,在央企背景和市场化治理方面走在前列,其制度化设计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划出最优曲线。
资深房地产媒体人袁一泓:融创收购佳兆业失败。
孙宏斌先生收购绿城、佳兆业未果,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资本市场和个人英雄主义的地产老人的屡败屡战的雄心壮志。从联想到顺驰,到融创,孙宏斌的战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个锐意进取的企业领导者总会抓住机会的,继续看好融创的资本之路。
经济和楼市专栏作者西峯:随着股市的火爆,深圳房价的首先出现快速上升。
毅家之言:层出不穷的地王和马上即将入市的十多个顶豪。
瞰势地产:融创孙宏斌折戟佳兆业并购。
金钱注意:上半年楼市印象最深的是深圳楼市飙涨。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330新政让限贷成为历史,未来不会再有限贷。虽然这仅仅是我们在去年就已经预料之中并且公开预测的事件之一。这是政府逐步退出行政之手,把市场交还市场的必然举措。
地产大爆炸刘小田:佳兆业事件。
地产邦秦松龄:深圳房价暴涨。
邦地产:两万合作。
房地产观察家邹毅:都在转型。
一勺言:万达是头吨位巨大的大象,但是在它轻盈地飞起来之前,没有人真的相信这一点。万达万科的合作,万达版众筹推出,都让我相信,大象也可以飞起来。
东地产:改善型成交主导市场,股市财富效应传导。
艾经纬:“330政策”无底线。
陈仁科老师:国家及地方政府多轮次大手笔救市。
喵地界:深圳房价暴涨。
《房地产决策参考》顾问、资深媒体人 杨昱:最深刻的事情,应该是任志强的退休。我们注意到,任很少谈及房地产了,似乎更关心启蒙了。实际上,房地产还是没有正常化。失去了这样一位房地产实践家、研究家和精神领袖,行业自此进入了话语权极度空虚和贫血的静默时代。
3、在您印象中,哪家房企的大动作让您印象最深刻?
中国房评报道:二万联手。万科与万达的战略合作,宣布未来在某些城市某些项目合作拿地开发,万科负责住宅、万达负责商业部分。连两大巨头都不得不以这种强强联手的方式进行运作,可见房企日子的确不好过。
攸克地产:融创很勇敢,融创很悲怆。
地产人言:“万万之合”最深刻。全球商业地产龙头万达与全球住宅地产龙头万科在5月的时候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万科和万达,创始人都姓王,一个在南称王,一个在北称王,合作是双方战略转型的产物,对未来双方转型都有帮助。
地产课堂:万达。万万合作!
大伟看楼市:印象太深的没有,方兴拥抱互联网勉强算一个吧。
资深房地产媒体人袁一泓:两万合作,具体内容秘而不宣,不知道为什么。
自媒体人王新宇:近期,万达掌门人王健林表示,希望未来大家提到万达,不希望再联想是一家房地产企业。万达的互联网改造一直在进行,但是并不是特别顺利,比如与马云的赌局,与百度、腾讯的电商合作、万达电商负责人的不停轮换和离职,都说明了万达在自我改造的时候的不顺,近期唯一值得庆祝的,是万达互联网金融众筹的成功。
从万达的布局来看,未来的万达,更像一个实在的基于线上线下的城市服务提供者,而不是单一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王健林敏锐的嗅觉背后,也是地产大佬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一种判断,互联网的改造只不过是过程中的一点阵痛,去地产化也是对于未来房产开发的风险转嫁,更加综合的万达要做的更多,也更有远见,这比依靠互联网做点噱头的营销型开发企业高明不知道多少倍!
经济和楼市专栏作者西峯:万科的管理层持股。
瞰势地产:万万合作、绿城借壳谋A股整体上市。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万达轻资产模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未来的方向。中国商业地产的重资产、高周转模式注定不可持续,商业稳定健康经营需要低成本资金的配合,更需要运营团队的耐心运营。
商业地产跑马圈地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市场机会还会留给高周转企业,商业地产的市场集中度还会加速。未来的轻资产模式会更多地被复制、被创新。
地产大爆炸:万达
地产邦:融创并购佳兆业(未遂)
房地产观察家:万达 轻资产
一勺言:我对万达的转型最为关注,印象也最为深刻。事实上,我最好奇的是,究竟谁影响了王健林让他做出几乎是一夜之间的转变。
东地产:房企的大动作不断,印象深刻的事不少:开发商如恒大销售额超绿地排第二,以及平安不动产推出“养老买房不花钱”新商业模式;服务商如易居中国私有化等等。
陈仁科老师:万万联手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方兴 一己之力将大宁片区做大
喵地界:万达、万科金融化,推出类REITS。恒大分拆足球和文化登陆新三板。
《房地产决策参考》顾问、资深媒体人 杨昱:印象深刻的是万达持续的变革努力。万达果断去房地产化的文化、互联网、金融转型,一方面是自救,一方面也会是涅槃。
作为行业老大的万科,转型的路径似乎远远没有万达清晰。这种转型,部分是基于现有业务模式派生出的新业务。更多的房企,还在延续万科、万达过去的目标和生产方式。结果会怎样,现在也很难说 。
4、你认为下半年楼市会发生什么?
中国房评报道:一线城市成交将继续回暖,房价全年上涨近10%。
攸克地产:多数城市:成交回升,房价渐涨。
地产人言: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除一线城市外,全国各大城市限购基本都已取消,至于一线城市的限购,全面取消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上半年伴随交易量回暖,房价上涨较为明显的上海和深圳,限购取消的可能性更小,但尺度适度放松是有很大可能的。
天天说钱:强二线城市明显补涨。
地产课堂:继续温暖,寒风继续吹。企业媒体,品牌营销新常态。+互联网,去地产化加剧。
鹰觅房产:下半年,利好效应慢慢稀释之后,楼市会回归常态,下半年一定不会好于上半年。但还有一个假设,如果宏观经济加速下行的话,那么政策面可能还会有利好出台。
资深房地产媒体人袁一泓:全国还是北京?谁预测了有大事发生,请通知我一声,别像这次股灾跟海啸一样迅疾而惨烈。
自媒体人王新宇:我对于未来的研判是:资本证券化的前提下,原本的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会继续稳健发展,进入下半场的白银时代,一二线城市日子还能过,三四线城市非常危险,回暖的效应的反映还是慢半拍,前面透支的太厉害了,需要补血,快速降价跑量,我们正在为前几年的疯狂付出应有的代价。
在资本化时代,更加关注房企间的资本运作事件会更多,而基于房地产开发的后市场服务会更加被关注,互联网与房地产产品的结合会更加深度。
经济和楼市专栏作者西峯:部分中心城市楼市复苏显性化和股市的剧烈波动形成鲜明对比。
毅家之言:下半年楼市会大涨,这个长一方面我觉得是高端项目入市拉动的结构性上涨,另外一方面因为上半年北京市场的成交量也相对稳定和扎实,单盘涨价的项目也在逐步的出现。
单个项目的涨价也会成为整体市场均价水平上涨的一个拉动型的原因,下半年涨价可能不仅仅是结构性,各个盘涨价也会陆续的这种出现,那么成为房支撑市场价格上涨的一个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了。
瞰势地产: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财经压力下继续出台鼓励购房政策;企业破产、并购还会出现;一二线城市抢地或与三四线降价齐飞;房价不会暴涨,楼市去库存基调不变;库存量大的鬼城楼市出现局域性崩盘概率较大。
金钱注意:下半年大概率仍是房价地域分化,一线还能涨。但如果股市没挺住,甚至转熊,叠加美元加息,一线会滞涨,甚至会下跌,中国房地产会有硬着陆风险。
新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欧阳捷:下半年楼市可谓是新事不断、但波澜不惊。
市场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市场蛋糕不会变得更大,不会超过2013年。新政策不会太多,政策的边际效力在递减。城市分化依然在持续,一线城市继续供大于求、住房房价依然继续上涨,三四线依然是供大于求、住房房价保持平稳,三年内不会看见反转的迹象。
房企分化依然持续,中小企业加速退出江湖,百强房企契联合、创新、兼并重组此起彼伏,市场集中度还会持续提升。大型房企的成长速度会放缓,转型与多元化成为其主题。
更多房企会逐步退出商业地产,商业烂尾现象会逐步增多,商铺销售会越来越困难,商业Ruits会成为商业地产的新模式。互联网众筹会正在成为营销的道具。住宅产业化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政策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文化、旅游、养老地产依然不会成为主流,依然找不到盈利模式。房企下游供应商包括建筑施工企业、设计企业去产能的速度会加快。
地产大爆炸:撕逼
地产邦:楼市继续分化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稳中有升 二三四线城市库存高企,需求不振,哀鸿遍野。
房地产观察家:楼市下半年并购潮。
一勺言:上半年全国楼市,深圳是亮点。下半年,北京会是亮点。但是,所有人都要睁大眼睛去看A股的走势,然后去评估它对楼市的影响。
东地产:下半年楼市会延续复苏行情,但城市分化依旧;同时,下半年投资开工可能由负转正,作为产业链最长的房地产有望托底中国经济,GDP增速可以看到见底信号。
艾经纬:四季度本轮房价反弹结束。
陈仁科老师: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楼市将明显回暖,但三四线城市仍不乐观。
真叫卢俊的地产观:远离股市,更爱地产。
喵地界:深圳停涨。北上广平稳。三四线部分爆仓。
《房地产决策参考》顾问、资深媒体人 杨昱:在国家保经济增长和稳定住房需求的背景下,市场会延续上半年二季度量升价稳的态势。一线城市成交继续增长,价格会有一定涨幅,比如北京房价,可能会重返前期高点。
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成交总体上也会向好,但市场分化依然严重。实际上,不仅仅是半年,市场走向越来越清晰,在可以预料的若干年内,房地产都会承担保增长的重任,有望过上正常生活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