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开始,小编的朋友圈被疯狂刷屏,“我来自XX,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这一话题为何能在朋友圈迅速扩散?
追溯这个话题的源起,不少网友认为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纪录片《守护成长呵护未来》第一集《丢失的孩子》是一个重要的“引爆点”。
为什么不支持贩卖儿童判死刑?这才是扩散的真相!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更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小心肝,在他们的眼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本应该都是美好的。
然而,就在当下,却有一只只罪恶的黑手伸向了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人贩子。
正是这些人贩子,为了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失去了做人起码的人性,让一个个幼小的孩童从本应是美好的童年开始,就尝尽了世间苦痛。他们有的被卖到了边远的农村,有的在贩卖途中因病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中有的被贩卖给了职业乞讨团伙,被人为的扭断腿脚,浇上硫酸,药成哑巴,整日被迫上街乞讨挣钱。
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没有本应属于他们的呵护,而只有千万次的呼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你们在哪里。
然而,这些让人恨不能生啖其肉都不的解恨的人贩子,依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只有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其他情形的,分别处于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和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但是判人贩子死刑真的现实吗?
为什么不支持人贩子一律死刑?
首先看看《刑法》对于最重的犯罪行为是怎么惩罚的: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从古至今都是罪行中最难以被容忍的,对应最严厉的惩罚。但我们的刑法里也没有“杀人的人一律死刑”的规定。情节有轻重,惩罚也有轻重,罪刑相适应,是刑法最基本的原则。
而拐卖妇女儿童已经属于重罪,《刑法》中是这么规定的:
《刑法》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有上述八种情况的,都在十年以上至无期徒刑,情节严重的,更会处以死刑。
罪轻罪重,刑罚必须有所区别,否则无论犯什么罪,只要你觉得伤害了我们大家的感情,不能接受,就全判死刑,社会还怎么安定?
如果轻罪重罪刑罚一样重,那犯下轻罪的人会为了掩盖自己的轻罪而不惜犯下更可怕的罪行。有了轻重,才能让罪犯会有一个趋利避害的考量,至少不至于为了掩盖轻罪而犯下重罪。
一个人拐了一个小孩正在运去卖的路上,警察大规模追捕,逃跑很不方便的情况下,他该如何处理这个孩子。
目前的刑罚来看,在人贩不是法盲的基础上,科学的方法是扔下孩子独自逃走。警察救到孩子之后一般不会再拼命追,而独自逃走的行动力也更强,容易逃脱。
如果拐卖儿童一律死刑的基础上,科学的方法一定是杀掉孩子独自逃跑,因为如果扔下孩子难保不被孩子识别相貌,而一旦被抓就是个死罪,杀人与否没有区别,那何不赌上一把,杀人灭口?
早在秦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说过:“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秦国刑法规定,戍边迟到就死罪。那迟到是死、逃走是死、造反也是死,都是一个死,干脆干票大的,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现在强奸也是死、虐待也是死、拐卖也是死、杀人也是死,强奸犯完事之后一定顺手把被害人杀死,也不能让她报警提供线索。而拐卖儿童也就从单纯的生意变成了“砍头的生意有人干”了。不仅市场价格会被大幅度抬升,被绑架儿童的存活率也会大大降低。
所以,理性考虑,如果真的心疼这些可怜的,被拐卖的孩子,千万别冲动的要求一律死刑。毕竟被卖到一个没有孩子的普通家庭过上另一种人生,也比路上就被绑匪杀掉要强得多。
有人认为,一律死刑对罪犯有震慑作用,使他们一开始就不会去拐卖儿童。这也是不可能的。贩毒也是死罪,大数额的贪污也是死罪,杀人更是死罪,古往今来,有杜绝过这些犯罪么?只要利益足够大,市场足够大,提着脑袋做生意的也大有人在。何况拐卖儿童这种一本万利的生意。
以上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九房网立场。
最新评论